随州房产网 > 资讯中心 > 城建规划 > 正文

“东西南北”建新城——随州城市发展纪事

2019-09-09 09:33来源:随州日报

城南新区随州南站,站房和站前广场正如火如荼建设,年底将投入使用。广场两侧,20多栋楼房拔地而起,俨然成为一座小镇。

两年前,这里还是农村。我市依托汉十高铁区位优势,高标准规划高铁小镇,打造产城融合的城市“门户”,城市的新中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州从一个小县城成长为一个地级市,从一个琵琶古城拓展为“五城”鼎立的现代都市,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增加了近百倍,生态环境、百姓幸福指数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着令人惊叹的奇迹。

“五城”鼎立,新老城蝶变

从空中俯瞰,东、西护城河合围的区域就是随州的老城,形似“琵琶”。城市规划展览馆保存着一张随州解放时的照片,少有两三层的楼房,多是瓦房。

历史浪潮中,我们早已突破了“琵琶”界线,向东、南、西、北拓展着。

新修编的《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按照“东进、西优、南拓、北联”的原则拓展,一座座“新城”在“老城”的基础上崛起,形成“五城”鼎立之势。

城东,现代商住之城,与高新产业园区完美融合。城西,彰显编钟文化,启动编钟青铜古镇建设。城南,高铁小镇全面展开,打造会展、商住、金融等生态城南。城北,吾悦广场、专汽博览城等落地、建成,擦亮明珠新城。

建新城,不忘老城。8月20日,铁树棚户区改造启动,1288户居民将出棚进楼。建设神农公园,在老城区添绿;改造东西护城河,老城区清水长流;老火车站片区、亚通社区、齿轮社区等棚户区改造……通过做完善功能的“加法”和腾退空间的“减法”,持续优化老城的品质。

有个形象的比喻,以迎宾大道为书脊,新老城区两页书多姿多彩、相得益彰。现在的随州城,已经从一个“村姑”变成了仪态万方、具有国际气质的“美少女”。

彰显魅力,筑梦双百城

随州博物馆旁边,编钟青铜古镇即将建设,擦亮编钟名片。

历史文化厚重,山水生态优越的随州,始终将塑造城市个性和特色作为追求,实现文化与山水在城市中交融,告别“千城一面”。

文化融入城市。我市实施大保护,修旧恢复历史遗迹。城东千亩文化公园,集炎帝文化、季梁文化、编钟文化、历史典故为一身;杨坚故居、大隋苑,重现隋朝辉煌成就;鹿鹤大道、编钟大道、神农大道……文化因子嵌入城市建设,让城市的钢筋水泥也赋有文化气息。

城市拥抱山水。我市倾力打造“一湖两岸”风光带,两岸绵延数十公里,闭合成环。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白云湖健康主题公园、漂水郊野公园、建工小游园……山水生态走进城市,让随州绿起来、美起来。数据显示,我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04平方米,成为国家园林城市。

多项国家、省级战略对随州提出明确定位——区域性中心城市。我市紧盯定位,科学规划,提出“双百”城市构想,即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可容纳人口100万。

方向已明,朝着目标迅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刘光海介绍,随州中心城区已拓展至今天的74.3平方公里,人口63.6万人。到2030年,集中建设区人口规模108万人、建设用地118.5平方公里。

放眼随城,东南西北,一座座新城崛起,城大、楼多、路宽、景美,筑起“双百”大城。

品质之城,更具幸福感

全长近3公里的东护城河改造加速推进,将在今年底完工。绿树青草扮两岸,清水潺潺绕城流,昔日的“龙须沟”不再脏、不再臭。

改善人居环境,是城市发展的落脚点。我市以人民为中心,提出建设品质随州,回应群众关切,让居民享受有品质的生活。

堵,老城区的通病。近年来,我市大力改善城区交通环境,从人大议案办理到出台《停车条例》,增加停车供给,严管乱停违停,打通城市微循环,新建天桥、停车场……一系列的举措,都是治疗“堵病”的良方。

9月4日,大润发人行天桥正在煞尾,本月中旬可对外开放。文帝大道已经刷黑,即将启用。桃园大桥、路、明珠东路……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加速推进,夯实品质之城的基础。

铁树棚户区拆了,孔家坡还建房开建了,老火车站棚改安置房正在设计……这些年,我市新建1万多套公租房、改造3万多户棚户区,让10多万群众圆了优居梦。

汽车东站对面,城市中心,700多套棚户区还建房的品质与周边商品房无异。“这么好的位置,这么好的房子,我们住着开心。”住户王兰说。

品质随州引领下,我市实施城市“双修”,用绣花功夫建管城市:堵漏截污、植绿添荫、治理黑臭水体、城市道路改造、配套体育设施……城市细节一点点地完善,群众的幸福感则一点点攀升。

楼房更高了,道路更宽阔了,桥梁更多了,园林景观更丰富了,城市更美了,市民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也更灿烂了。

责任编辑:柱子
随州房产在线电商微信
网友评论(0条评论)

注册|登录看不清?点击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