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房产网 > 资讯中心 > 随州新闻 > 正文

随州住房改革四十年 房子在变大幸福感也在放大

2018-11-26 10:18来源:随州日报

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房子对很多人而言,不仅仅是容身之所,还被赋予了“家”的寓意。改革开放40年,从筒子楼到单元房,从“蜗居”到“安居”,随州人的住房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随州城镇居民的住房主要由政府统一建房分配,简易平房、筒子楼是当时的主要住宅形式。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城市土地使用权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随州商品住宅开发建设全面启动,房屋建筑面积逐年扩大,居民居住环境日益改善,一大批城镇居民从没有厨房、厕所的老房子搬进了新楼房。

1998年下半年起,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随州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随州房地产业从此驶入发展快车道,住房建设步伐加快,住房消费有效启动,居民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擂鼓墩小区、文峰都市花园小区等一批商品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州人开始转变观念,购买自己满意的房子,装修成自己喜欢的风格,人们在精美的家居中享受美好的生活。

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随州的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不断刷新城市天际线。然而,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问题日益凸显,与高楼大厦紧邻的城中村以及“老”旧”区域脏乱差问题,显现了城市发展的不足。如何让更多低收入家庭早日拥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

响应国家政策,随州自2007年开始建立城镇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方式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2008年开始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2011年开始主要建设公租房,将保障范围扩大到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2012年6月开始在商住小区规划配建公租房。2014年开始实行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并轨后统称为公租房。

自2007年以来,随州每年都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将年度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县市区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加强督办检查和问责追究,确保建设任务圆满完成。自2016年开始,随州中心城区公租房实物配租保障率已达到100%,公租房供需做到了基本平衡。

2008-2015年,全市通过政府投资和在商住小区配建方式共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含原廉租房)9991套、经济适用住房1369套。公租房现已建成分配入住8308套,经济适用住房现已全部配售入住。

2016年后,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和我市公租房供需情况,随州停止新建公租房和在商住小区配建公租房,主要加快已开工在建公租房项目建设和已建成公租房的分配入住。

2013年,随州全面启动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改善旧城区老旧居民区和规划区内居民的住房条件。自2016年开始,中心城区全面加快了对老城区原国有企业棚户区的改造。这些区域均位于老城区,房屋由于年代久远,面积狭小且破旧,配套设施陈旧老化,居民改造的呼声非常强烈。通过积极争取国开行和商业银行贷款,中央补助资金重点倾斜,市区联动、部门协同,采取协商搬迁、货币安置方式,成功实施了齿轮社区、亚通社区两个老城区集中连片棚户区的改造。

2013-2017年,全市累计改造各类棚户区35511户。随着棚户区改造和贫困地区危旧房改造项目推进,许多居民家庭告别低矮、破旧、设施简陋的住房,迁入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楼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随县通过实施厉山老镇棚户区改造,使县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由“旧城”向现代化新城的华丽转身。

随州始终把质量当作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生命线,实现了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的“零事故”,已建成项目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蒋家岗廉租房小区荣获湖北省2009年度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三等奖;城东公租房、城东新区棚户区改造还建房项目荣获湖北省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现场。

从60年代的平房,到90年代的楼房,到如今的小高层、复式住宅、别墅,优雅的环境、完善的物业服务,随州人的居住环境向着宽敞、环保、舒适发展。2017年底,我市人均住宅面积43.2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24.67平方米,增长近1.5倍。回首老百姓的住房史,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住房的面积,更多的是人们的幸福感。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市房产局负责人说:“我市将持续推进‘控房价、稳市场、防风险’工作,全力做好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工作,让市民住有所居。”

(原标题:住有所居共欢颜——随州住房改革四十年)

责任编辑:小忆
随州房产在线电商微信
网友评论(0条评论)

注册|登录看不清?点击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