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房产网 > 资讯中心 > 业界动态 > 正文

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呈现“越发达、越分化”状态

2018-06-25 10:34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报告显示

区域总体呈现 “越发达、越分化”状态

2017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北京、天津、苏州、南京、武汉。与2016年相比,综合经济竞争力前5名没有变化,6到10名变化明显。具体来看,北京的经济竞争力上升一位取代天津的位置排在第6名,天津则下降一名排在第7名,苏州上升一位排在第8名,而南京则直接上升三位进入十强,此外澳门则首次跌出十强。从十强城市的区域分布来看,中部仍然只有武汉维持在十强城市中,除此之外的其他城市都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地区。

从全国六大区域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分布来看,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的均值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部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北地区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均值最低。区域总体上呈现了“越发达、越分化”的状态。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区域差异要大于各个区域内部差异。

从全国总体来看,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平均水平在2014年到2016年间呈现逐步降低状态,表明在中国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效率水平也有所调整。

从六大区域城市经济竞争力的纵向比较来看,各个区域经济竞争力均值的变化趋势与全国经济竞争力均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个区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具体来看东南地区经济竞争力均值的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环渤海地区,下降幅度最小的为西南地区。此外,我们还发现,虽然东南地区内部城市之间的差异有所缩小,但是其城市间的差异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从城市群来看,经济竞争力均值较高的城市群分别是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四个城市群,而其他八个城市群的经济竞争力均值都相对较低且都比较接近,这表明相对于其他城市群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已经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即优势明显。

从各个省份经济竞争力排名变化的总体情况来看,各个省份内城市总体经济竞争力排名的变化特征明显。不同省份经济竞争力排名变化下降的省份有河北、山东、辽宁、吉林、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等。经济竞争力排名上升的省份有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和宁夏等,其中海南、贵州、宁夏、福建和云南的上升幅度最大。

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报告显示

城市宜居建设 亟需整体协调发展

综合考察2017年的宜居城市竞争力综合情况,可以发现中国各城市的宜居综合竞争力整体水平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中国城市间的宜居竞争力水平差异正在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空间分化的态势进一步加剧。

总体而言,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自2015年以来经历波动下滑后虽开始缓慢回升,但整体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较多关键环节仍待提升与完善。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以交通拥堵、房价偏高、资源紧张、环境恶化、公共服务消费拥挤等问题为代表的一系列“城市病”症状集中突显,成为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切的焦点,也对城市宜居竞争力的可持续提升带来了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大量已完成城市化的人口对于城市的教育、医疗、居住、安全、生态等软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加,可以说当前中国城市的发展正处于由关注硬件环境建设转向关注软件环境建设的过渡阶段,这也是城市化发展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突破的关键阶段。

当前中国城市在宜居竞争力建设方面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缺乏整体协调的发展眼光,从一个城市自身的角度看,往往对于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等短期见效快的环境建设较为热衷,而对于教育、医疗等环境建设缺乏投入热情,导致各方面发展不协调。从城市间的发展关系而言,也存在缺乏宜居建设的协调配合,导致城市间差异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形成了较大障碍。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类对于城市的追求开始向宜居方向转变,打造理想中的适宜人类生活发展的宜居城市,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首要目标。尽管不同的人对于宜居城市的理想蓝图有不同的理解与期许,但能够提供活跃的经济环境、舒适的居住环境、绿色的生态环境、安全的社会环境、便捷的基础设施、优质的教育环境以及健康的医疗环境的城市将是打造宜居城市的核心价值取向。反观当下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发展现状,除个别城市外,大多数城市仍然有着漫长的建设宜居发展之路要走。目前来说,在充分认识中国城市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的前提下,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在宜居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下一阶段应当着力从三大方面推进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的提升。

一是以公共资源服务升级为重点弥补当前城市宜居竞争力的发展短板。二是打造城市内部与城市之间的宜居竞争力双向协调发展,有效提升整体城市宜居竞争力水平。三是让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成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石。

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报告显示

公共服务供给和 公共基础建设相对滞后

可持续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的知识城市、和谐城市、生态城市、全域城市、文化城市和信息城市六个方面的指数发展并不均衡。

绝大多数城市的知识创新能力、知识投入产出比以及知识转化为生产的能力非常薄弱。但相比2016年,2017年全国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总体知识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伴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人口进城的融入问题得到更多重视,这使得不少城市城镇化率明显提高。但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差距拉大,公共服务供给和公共基础建设仍相对滞后。全国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全域城市建设仍任重道远。

此外,信息城市在2017年取得较大进展,全国大多数城市在信息城市建设中取得了更多突破。同时大多数城市在生态文明和文化城市建设方面进展相对缓慢。

一、科技创新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调研发现,全国城市科技整体水平薄弱,科技投入产出在空间上高度聚集;科技投入转化效率较低,知识经济发展仍待加快;知识城市竞争力区域间两极分化严重,区域内分化明显。

二、以城市为视角介绍中国包容多元的和谐社会情况,可以发现全国和谐城市建设还需提高社会包容能力;和谐城市区域间发展相对均衡,东南和西南区域内部差异较大。

三、从城市的视角分析中国生态环境友好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调研发现,全国生态城市整体水平企稳,城市间分化现象凸显;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改善显著,仍需加强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耦合协调;区域间生态环境指数相差不大,但区域内部发展参差不齐。

四、从城市视角看中国城乡一体化面临的新趋势、新挑战与新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研发现,全域城市竞争力指数得分整体较低,城乡一体化推进处于“极化”阶段。各项指标耦合协调程度较低,城乡全域协调充分发展任重道远。

五、以城市为优秀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和平台,对于构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调研发现,城市文化竞争力整体水平较高,总体呈现正态分布;城市历史文化优势相对明显,现代文化及支持设施有待加强;文化城市竞争力指数区域分布比较均衡,区域内部差异不大。

六、从城市的视角审视中国对外开放联系并形成具有较强信息竞争力的中国城市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调研发现,全国城市信息竞争力整体水平有所提升,城市间差异略有缩小;对外国际商旅人员交流不足,航空交通便利程度仍有待提高;城市群间信息竞争力差异较大,一线城市群有成为世界城市级群的潜能。

责任编辑:品月
随州房产在线电商微信
网友评论(0条评论)

注册|登录看不清?点击更换图片!

新闻排行